目前分類:● 週休二日-屏東縣恆春鎮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恆春「穀倉」之稱的屏東縣恆春鎮龍水里,推「稻米體驗假期」,社區最近起了微妙變化。(記者潘欣中/攝影)

保有傳統農村景致的屏東縣恆春鎮龍水社區,是在地的「穀倉」,和其他農村同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社區引進「稻米體驗假期」後,最近起了微妙變化,民宿一間間蓋起,地價看漲,樂與遊客分享務農心得的在地老農,生活也變有趣了。

65歲的陳姓農民在龍水里種了40年稻,子女都到外地工作,剩下他和老妻顧著父親留下的2公頃農田,墾管處人員3年前到社區召募在地解說員,他舉手問說:「我只有小學學歷,能勝任嗎?遊客會願意跟著下田?」

墾管處推動社區生態旅遊,發現龍水社區優美的田園特色、世代務農的老農,正是龍水最厚實的「資產」;里內的自然湧泉,提供稻作區灌溉用水,生產出有機的「龍水瑯嶠米」,周邊溼地孕育出魚、蛙、水鳥雁鴨等豐富的自然生態;培訓9名解說員後,前年開始推「稻米體驗假期」,梯梯爆滿。

「我們的水稻田採有機栽培,灌溉水道仍是用泥土、樹幹枝條和竹片構築,現已少見」擔任解說員的老農熱情介紹溝渠和農田間留有引水孔,藉以控制田中水位高低,農民穿梭田間小路檢視水位,就是「巡田水」…並帶著遊客插秧或割稻,最後進水道感受「摸蛤兼洗褲」。

龍水里長張清彬說,在遊客口耳相傳下,龍水里知名度漸增,社區最近也起了微妙變化,特色民宿如雨後春筍般蓋起,多年不大會動的地價,已出現漲勢,「遊客玩得開心,居民也樂在心裡,日子過得更起勁。」

張清彬還觀察到,另個奇妙變化發生在農民身上,化身解說員的老農和在地居民,向外地遊客娓娓訴說赤腳上學的陳年往事,傳授從小玩的釣青蛙、烤番薯技巧,解說費雖不多,但原本一成不變的生活變有趣了。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玩家在恆春鎮的月光咖啡店內開心飆歌,愛音樂的店長劉佳倫(右)也忍不住軋上一腳。(記者潘欣中/攝影)

「沒有酬勞,不必在乎台下零零落落的掌聲,愛唱歌的樂團儘管來!」元旦開張的屏東縣恆春鎮月光咖啡店,愛音樂的老闆吳威德和店長劉佳倫,希望為恆春古城注入藝文風,提供業餘音樂玩家開演唱會的小舞台,「舞台雖迷你,熱情卻滿盈。」

在加拿大取得碩士學位的吳威德,返國後在台北工作,10年前返鄉陪伴老母親,覺得應該要為家鄉做些什麼;他觀察後許下2個心願,一是不計盈虧開家有「誠品味道」的書局,二是開家有藝文風的咖啡店。第一個願望9年前實現,第二個願望直到今年元旦才實現。

「恆春古城已和恆春民謠畫上等號,但有百年人文歷史的古城,似乎缺了藝文氣息」,吳威德說,他到歐洲各大城市,街頭藝人隨興演出,與人親切互動,遊客在露天咖啡座輕鬆交談、啜飲咖啡,那種感覺太棒了,他的咖啡店希望帶進這種感覺,迷你舞台就是音樂播音器。

吳威德找到年輕的在地人劉佳倫當店長,2人愛音樂的個性一拍即合。前晚有支在地樂團報名演唱,劉佳倫如魚得水,和樂團團員互飆音樂;他說,這裡沒專業歌星,唱法隨興,西洋、國台語皆可,愛怎麼唱就怎麼唱,雖然台下聽眾稀稀寥寥,但踏出第一步的感覺很棒。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