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週休二日-台南市新化區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佟炎聰說明「扁擔崎」地名由來是因兩邊高、中間凹,就像扁擔一樣。(記者吳淑玲/攝影)

新化區九層嶺扁擔崎有間「阿公的雜貨店」,是當地西拉雅部落唯一的雜貨店,50年來默默佇立在山區,從第一代阿公、傳到第二代阿公佟炎聰,該店多年來是族人的交誼站,面對部落發展觀光,如今將扮演問路店、遊客服務中心的角色。

「當年有感於族人外出購物不方便,建議父親開雜貨店!」第二代阿公佟炎聰建議父親開店時,才是16歲少年,如今他已66歲,幾年前父親中風後,他返鄉照顧父親並接下雜貨店,當年的少年如今也升格當「阿公」了。

佟炎聰說,九層嶺位在新化與左鎮山區交界,四面都有溪流環繞,早年採買購物多靠步行翻山越嶺,住家所在的「扁擔崎」,位在南173道路旁,是往來必經的要道,才建議父親佟明章開雜貨店,方便族人採買日常用品。

佟炎聰年輕時出外打拚,當過採購、藥廠課長、化妝品公司業務經理等,仍難忘部落感情。佟炎聰從小生長在山林裡,對部落歷史文化、地形環境、一草一木,瞭如指掌,口埤教會協助部落發展觀光,特別邀他擔任導覽。

佟炎聰說,當地很多「崎」,代表地形陡峭,「扁擔崎」是因兩邊高、中間凹,像是「扁擔」,而「扁擔」對當地族人有深厚的感情,早年種竹筍,都要靠扁擔挑到平地交易,小時候跟著父親一起挑竹筍,但越挑越輕,原來父親擔心他走不動,一路抽走一些竹筍,放到自己的籃子裡。

父親去世後,佟炎聰決定接手經營雜貨店,除了當地仍沒有其他商店,也是提供部落族人聚會聊天的去處,加上現在往虎頭埤後山九層嶺一帶的登山客、自行車騎士越來越多,雜貨店成了提供遊客的問路店,目前部落正在發展「西拉雅山林文化套裝旅程」,也期許成為遊客服務驛站。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化區唯一的市定古蹟鍾家古厝,雕梁畫棟是最大的特色。(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化資產審查委員會一口氣通過新化區新增一處市定古蹟及一處歷史建築,文化資產數目達到6處,在台南市37區中,日治時期的「官方建築物」保留最多,未來可望成為地方發展及吸引觀光的特色。

新指定的文化資產為市定古蹟鍾家古厝、及新化神社遺構列入歷史建築,之前已指定的4處歷史建築為新化街役場、武德殿、公會堂及小學校的奉安殿與講堂。

據文史工作者指出,鍾家古厝建於1885年,創建至今已有120多年歷史,起造者鍾氏家族是新化地方望族,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進駐鍾家古厝後,被充當為警察局休憩所,為新化首處治安機關,也曾提供糖業試驗場使用。1935年12月5日當時台灣總督中川健藏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指定本處為御遺跡。戰後才交給新化鎮公所接收保管。

鍾家古厝為閩南建築風格,外觀保留台灣農村聚落紅瓦厝之建築特色,以紅磚與檜木為建造材料。外牆為白灰,山牆部分並有壁鎖(鐵剪刀)飾件,極為優美,是南台灣少見裝飾。

新化神社遺構範圍為慶祝昭和天皇登基而興建的新化社及日治末期(1943年)所建的新化神社;後者依虎頭山頭而建,包括鳥居、神橋、社務所、參道、石燈籠、拜殿、本殿等,社苑廣闊、規格完整,西南角的地下遺構更是全台少見。

新化區公所主任祕書鄭道立指出,在台南市37區中,除中西區有多處國定古蹟之外,新化區的文化資產數量,可說是屬一屬二,尤其是日治時期的「官方建築物」,除郡役所拆除外,還保有街役場(行政)、武德殿(警察)、公會堂(集會所)、奉安殿(教育)等,新化神社也屬廣泛的公家建築,在全區是最多的。

另外,新化老街、日式木造宿舍區,雖未列入歷史建築,但都是日治時期重要的建築,鄭道立說,歷史建築具觀光吸引力外,整修後將融入在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像武德殿白天是導覽中心,晚上是社區劍道武術訓練場。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市老字號成功醬油,走過一甲子仍堅持純天然釀造,鄭國基要將這個醬油美味發揚出去。(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第一家醬油故事館在新化區啟用了,打造故事館的是成功醬油創辦人鄭登貴的長子鄭國基,他從小覺得釀醬油辛苦,選擇當老師,離家鄉42年,卻因中風,返鄉復健,體會父親釀造醬油的可貴,決定以故事館傳承父親的堅持。

走進故事館大牆就看到「成功向前走」的大字報,一幅幅手繪畫作,記錄著醬油製作過程,從水洗、濾乾、加鹽、入甕到發酵,場景是一間三合院的庭院。鄭國基說,這是父親早年在老家製作醬油的情形,沒有留下照片,憑著印象,請太太張麗雲用油畫描繪下來。

老字號成功醬油廠,是鄭登貴在民國36年創立,66歲的鄭國基回憶,小時候別的小朋友在玩騎馬打仗,他卻在醬油堆中打滾,覺得很苦,長大後選擇當老師,家族事業由弟弟接手,以為這輩子不會從事醬油工作。

但8年前一場中風意外,他一手一腳癱了,變得自閉退縮,一個人躲回家鄉養身體。

鄭國基逐漸恢復健康,感念父親堅持逾一甲子純手工釀造醬油的可貴,去年父親去世,他在父親留給他的土地上成立「醬油故事館」,和太太一手包辦設計。

「外牆上的醬油瓶,是父親在裝醬油,回頭笑望抱著孫女的母親!」鄭國基說,這張照片真實記錄父、母親用醬油及愛,養活一大家子,醬油瓶外面大大小小的圈圈,象徵醬油家族蘊孕出一代又一代。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化植物園大量「螢光蕈」現蹤,在竹林地上閃發綠光。(圖/呂文裕提供)

「怎麼有一群螢火蟲停在竹林都不動!」新化國家植物園竹林內,出現成群會發綠光的「螢光蕈」,是在導覽螢火蟲行程時意外發現,園方指出,螢光蕈要在雨後的竹林裡,才會生長,且要無光害、汙染及人為干擾才會現跡,已被當成生態的指標。

中興大學新化林場技工李靜茹去年螢火蟲季的晚上,和導覽人員帶遊客欣賞螢火蟲,在竹林地上看到有「螢火蟲」停駐,但一動也不動,走進一看,意外發現是會發出綠光的「菇菇」,當時約只有10幾朵,但今年數量大爆發到上千朵,一眼望去都是「綠精靈」。

李靜茹請教專家及查資料,才知道這是「螢光蕈」,發光原理跟螢光蟲一樣,但是它的光是有休息時間的,時間到了就要「關燈」睡覺了,螢光蕈只有3天左右的短暫生命,主要是想吸引夜行性生物幫忙散播孢子,傳宗接代。

李靜茹說,螢光蕈極挑剔生長環境,若汙染、光害及人為干擾多,很難見到螢光蕈,近年來也被當成環境優劣的指標性植物。網路上可查到的資料很少,之前有人在阿里山發現,但數量只有零星幾朵。

喜愛攝影的呂文裕說,第一次看到螢光蕈,且數量這麼多,太幸運了,實際大小約大拇指大,也有一大片像是菌絲體,在黑暗中綠光會更明顯,他嘗試曝光20秒,才拍下綠光閃閃的螢光蕈,若能親眼目睹會更震撼。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南大圳南幹支線流經新化區體育公園段,經改建為「水路公園」,兩旁步道花木扶疏,成了民眾最佳的休閒散步去處。(記者吳淑玲/攝影)

嘉南大圳南幹支線流經新化市區,經改造為U型溝保有灌溉,又營造綠色休閒步道,讓地方環境死角,變成了「萊茵河」。

嘉南大圳南幹支線繞經新化區的邊緣,地方形容「如大繩索圈住新化鎮的北、東、南側」,阻礙地方的發展,也常發生車禍意外,嘉南農田水利會認同「水路公園化」是趨勢,在7年多前開始進行渠道改建。

新化區屬嘉南大圳南幹支線,是日治時期興建,原是V型溝,較占空間,改為U型溝,除較不會漏水外,兩側可增加腹地,加上護欄就是「休閒步道」。

最早完工的新化區體育公園段,地方取名「南圳綠堤」,從中正路經過正新國小後方約1公里,中間是水道、兩側是綠美化步道,還有垂柳倒映水中,每天清晨、黃昏,都有許多民眾在南圳綠堤上慢跑、騎自行車。

嘉南農田水利會新化管理處表示,嘉南大圳南幹支線在市區段將陸續改建為U型溝,除體育公園段、新化高中段已完工,最近進行的是新化國中段,未來配合台19甲線外環道拓寬工程,從中興路做到新化郵局一帶,接回新化體育公園。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整排房子的屋頂立有好幾隻老鷹,現在只剩一隻「孤鷹」。(記者吳淑玲/攝影)

新化老街是一整排的巴洛克建築,其中一棟屋頂上立有「老鷹」振翅高飛,成為最特別的景點,但文史工作者最近發現一張老照片,一整排建築屋頂上至少有「5隻老鷹」,希望能取得照片授權,讓新化人重新認識老街之美。

新化文史工作者康文榮表示,新化老街是民國10年開始興建,最早的一棟是「林永達醫院」,是林永達醫師的父親林茂己所興建,左鄰右舍群起效尤,建築採用歐洲巴洛克風格,立面均各具特色,多數是花花草草,其中一戶最特別是在屋頂上有「老鷹」,俯視老街過往行人。

新化老街是一整排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記者吳淑玲/攝影)

「原來老街上的老鷹不是孤鷹!」最近文史工作者發現一張老街的老照片,一整排的建築物屋頂,至少有5隻老鷹。康文榮說,可能年代久遠,在風吹日曬下,多數老鷹損壞,加上房子易主經過多次買賣,多數人都忘了原來老街上成排的「鷹姿煥發」。

新化老街是台灣僅存最典型也最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築群,曾被票選為台灣歷史百大建築的第2名,台南市政府也選定舉辦「新化年貨大街」,幾年前還曾選出吉祥物「蟋蟀」及代表花「扶桑」,但康文榮認為「老鷹」更能代表新化老街。

康文榮說,小時候就覺得新化老鷹特別多,現在虎頭埤一帶天空還常有老鷹盤旋,他已建議新化區公所向發表這張老照片的「秋惠文庫」取得照片授權,讓老街的「鷹揚再現」,也有「如鷹展翅、重新得利」的好兆頭。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虎頭埤風景區外的神祕建物,經台師大台灣歷史研究所前所長蔡錦堂確認是「地下神宮」,要做為神明的避難所。(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前所長蔡錦堂回到新化故鄉,確認文史工作者發現的新化神社地下防空洞建築,是「地下神宮」,是「神的避難所」,全省目前只發現台北圓山(台灣神宮)有類似建築,南、北呼應相當有歷史文物的價值。

「新化神社地下神秘建築謎底揭曉了!」文史工作者蔡宗霖和康文榮,11月初在虎頭埤牆外新化神社下方,發現一棟神秘的建築,裡面有樓梯與上方的神社相通,蔡錦堂一看就確認是「地下神宮」。

蔡錦堂最近才完成台灣神宮(現在的台北圓山)調查報告,他說,新化神社下方像是防空洞的建物,台灣神宮也有,功能是一樣的,因二次大戰台灣到處都受到轟炸,一旦危急時,為保護神社供奉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神明的聖物,可迅速撤離到「地下神宮」避難。

蔡宗霖說,日本神社不像台灣寺廟會供奉神像,通常只有木片或是銅鏡,或是神宮大麻(或稱神札,由神社發行的神符,上方書寫神社名並蓋有印章),還有信徒奉獻的金牌、繪畫等珍貴文物。

康文榮說,日治時期新化小學校內的「奉安殿」,裡面有「奉安庫」收藏御真影(天皇及皇后的照片)及教育敕語,就曾發現設計兩條「緊急避難」通道,一旦發生狀況時,要保護珍貴文物撤離到安全處所,可見日本人對天皇及神社聖物的重視。

蔡錦堂說,「地下神宮」上方有一棟早年空軍的宿舍,他小時候常去找朋友范毅軍,范現在是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但從沒有走到下方,如今文史工作者發現新化神社有「地下神宮」,是很特殊珍貴的。

「地下通道總帶給人無限的想像力!」新化神社範圍從虎頭埤延伸到牆外,又有神秘通道串聯,蔡錦堂建議,北有台灣神宮(圓山)、南有新化神社(虎頭埤)相互呼應,建議虎頭埤風景區管理處應全面整理,不只具有歷史建築的價值,更有觀光的可看性。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史工作者蔡宗霖(左)與康文榮,在虎頭埤外牆發現日治時代新化神社的「神苑」保留完整。(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史工作者蔡宗霖讀大學時好奇探索新化神社遺址,意外在虎頭埤外牆下方發現疑似「神苑」基座,最近有機會進入查看,更發現類似防空洞的建築,是目前已知除了「台灣神宮」(現在的圓山飯店)之外,也設有防空洞的神社,證明新化神社範圍比已知還大,也增添新化神社的文化資產價值。

蔡宗霖6、7年前讀大學時,就拿著空照圖追尋新化神社遺址,希望完整追出神社範圍,在靠近虎頭埤外牆旁,隱約可看到日式建築物,但當時是退輔會的氧氣工廠,雖已閒置但無法進入,直到最近闢建為停車場,才有機會一窺內部。

文史工作者在虎頭埤外牆旁,發現疑似新化神社附設的「防空洞」,裡面有樓梯可直通新化神社。(記者吳淑玲/攝影)

蔡宗霖說,虎頭埤靠圍牆處還保有「玉垣」,是用來區隔神社聖域和外界區域的牆垣;還有「神苑」就是玉垣所包圍的區域,目前可看到外圍駁坎,雖部分被塗上水泥,但大部分保留原貌。

駁坎下方有座類似「防空洞」的建物,裡面有樓梯可通往神社,蔡宗霖說,目前僅知「台灣神宮」(現在的圓山飯店)有防空洞。新化神社共有兩代,目前保有的遺址包括二代神社部分,有社號標基座、第一重鳥居、神橋、參道、樓梯、齋館或社務所(現在的紅屋)、玉垣、神苑等,以及第一代「新化社」的社號標、參道、石籠燈等,文化遺跡豐富。

新化神社鳥居現狀,是南部唯一保存完好的「神明造」形式鳥居。(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史工作者康文榮指出,新化神社「鳥居」是目前南台灣僅有保存的「神明造」形式,已找到麗景相館當年拍的老照片,後來被塗上「三軍一家」等愛國標語才保留下來。

據神官陳春木生前記載,日本人建新化神社,當年動員新化郡1萬6千多戶義務勞動,康文榮表示,新化神社除爭取鳥居列入歷史建築,更應全面調查神社遺址範圍以妥善保護。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化警分局大樓「警帽」造型及警察人形立牌,每天都吸引民眾前來參觀合影。(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新化警分局辦公廳舍戴著一頂大大的警帽,奇特造型成了「超人氣」警察單位,警方初估從99年落成啟用以來,吸引各地遊客有數十萬人次之多,新化派出所所長曹俊宏設計出「警帽紀念戳章」,讓遊客蓋章後將「警帽」帶回家當紀念。

新化警分局辦公廳舍外觀設計是一頂4公尺高的警帽,不論外型、警徽都仿照真的警官帽子,每天都有民眾好奇參觀,甚至還有遊覽車包團專程來看「警帽」,最近因電視劇來拍片,更提高知名度。

為提供遊客更好的服務品質,分局設計了一個「警帽」辦公廳舍造型的紀念戳章,分局長吳試智說,新化警分局環境優美,遊客參觀後還可以蓋紀念戳章,留下美好回憶。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左鎮區澄山社區理事長羅超藤(前排左四)領軍,在新化打造兩座竹製的日本「鳥居」。(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左鎮區澄山社區盛產竹子,理事長羅超藤帶領地方人士砍竹當材料,在歷史建築新化街役場及武德殿前,搭建兩座日式「鳥居」,以在地特色,打造濃濃和風味。

新化地區保有豐富的日治時期建築物,街役場是行政中心,還有武德殿是新化郡役所警察訓練場所,新化社區營造協會在兩棟建築物旁重現「鳥居」,仿照日本「繪馬架」讓民眾掛祈福卡。

澄山社區居民多半有平埔族西拉雅血統,羅超藤與澄山里長穆宏男,帶著當地搭竹子高手,到山區砍刺竹、七賢竹、孟宗竹等,用7根竹子就搭好一座鳥居。

羅超藤說,竹子就地取材,可搭房子、涼亭,編成各種生活器具,搭「鳥居」只是小工程,他還露一手綁繩技巧,三兩下就將竹子固定,開玩笑說是「綁野豬」的。

新化街役場旁也有一座日本鳥居,上面佈置是鋁線藝術家翁國嵩折的扶桑花。(記者吳淑玲/攝影)

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王榮森表示,感謝澄山社區全力協助,中秋節前一天就先完成街役場旁的鳥居,社造工作人員再為鳥居漆上日系橘紅色,並由街役場的鋁線藝術家翁國嵩,以鋁線折的扶桑花、貓頭鷹等做為裝飾,武德殿前則保有竹子的原味。

王榮森說,「鳥居」通常蓋在日本神社前,是人界與神界的區隔,在虎頭埤風景區側邊,還保有一座1928年日治時期「新化神社」的鳥居,高約2層樓,如今在新化老街重現,是希望遊客一到新化,就能感受到獨特的和風氛圍。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市新化區社造協會花了近半年調查,完成「武安社區」生活地圖,帶領遊客深入認為昔日的「新化第一保」。(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新化武安社區是早年「新化第一保」,出了抗日志士蘇有志、台灣文學家楊逵、金馬影帝歐威等名人,區內老厝、老行業豐富,新化社造協會以近半年時間完成「武安社區生活導覽地圖」,讓遊客深入社區尋寶。

武安社區範圍從中正路(新化老街)到民治路、正新南路之間,是新化歷史最豐富的區域,早年「新化牛墟」、「新化傳統市場」、新化第一宅「蘇家古厝」等,都在武安社區內。

新化社區營造協會花了半年時間深入社區進行文史資料調查,為武安社區找出「文化記憶」,「不平凡人物」就有抗日志士蘇有志、台灣文學家楊逵、金馬影帝歐威等人,現代則有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得主嚴詠能。

新化文史工作者康文榮表示,武安里最早稱為「大使公里」,後來又稱「新化第一保」,近代才根據信仰中心武安宮改稱武安里,是新化最繁榮的地區。

新化社造協會理事長王榮森、總幹事許明揚、美編林健萍及趙玉珍、陳怡安、陳坤發等人,和武安里長林保全深入社區走訪耆老,意外發掘出傳統行業的蓑衣老師傅李明貴及「鼓伯」林春呈。剛出爐的「武安社區生活導覽地圖」及「武安社區文化記憶」小書,讓遊客可穿梭在歷史巷弄中,尋訪蘇家古厝、新化傳統市場、打鐵店,還有充滿文風的「學仔巷」。

走累了,還可到新化公有市場前商家,有懷舊的冰果室,品嘗酸甘甜的番茄切盤,還有古早味紅茶、古早餅乾及肉脯,也不要忘記走入里長林保全服務處,來一顆香噴噴的「里長伯茶葉蛋」,感受鄉下濃濃的人情味。

【聯合報】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於「灌蟋蟀」想必不會陌生。這種早年在台灣鄉村很普遍的童玩,是許多農村孩子不會錯過的遊戲。在都會成長的孩童,如今也有機會體驗「灌蟋蟀」樂趣,八月的台南新化林場,將化身為親子玩蟋蟀的樂園。

都市小孩開心體驗灌蟋蟀樂趣。

如果你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於「灌蟋蟀」想必不會陌生。這種早年在台灣鄉村很普遍的童玩,是許多農村孩子不會錯過的遊戲。在都會成長的孩童,如今也有機會體驗「灌蟋蟀」樂趣,八月的台南新化林場,將化身為親子玩蟋蟀的樂園。

早年的台灣農村物質不豐,鄉村長大的孩子不像今天有如此多玩具,農村小孩的玩具多半取自鄉村生活事物,像是自製竹筷槍、釣魚、釣青蛙和灌蟋蟀等,那可是多數農村孩子難以懷念的童年生活記憶。

隨著工商業發展,無論是都市或鄉村孩童,如今不是玩具就是電腦,早已不復當年取自大自然的簡樸農村童玩。為讓現代兒童也能接近大自然,享受鄉村遊趣,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8月13~21日兩個周休假期,特別在台南新化林場端出蟋蟀生態遊,讓都會親子也能體驗早年農村孩童的「灌蟋蟀」樂趣。

經由「灌肚伯仔」,小朋友輕鬆走進蟋蟀世界。

「灌蟋蟀」很有趣,但你可知道蟋蟀是何模樣?牠不像螳螂或蚱蜢,有著討喜的綠色外型,體色多為黑褐色,平常躲在小灌木叢或雜草叢,有些躲在樹皮下、落葉或石塊間,部分還會挖地道,人們可不容易見到牠的廬山真面目。

蟋蟀為直翅目昆蟲,俗稱「促織」、「蛐蛐兒」,目前全世界有三千多種,台灣約有八十種,為不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牠們齧食植物莖葉、種實和根部,被認為是農業害蟲,並多為雜食性。蟋蟀身體呈圓筒狀,頭部有長觸角,後腿粗大善於跳躍。因為好鬥,中國很早就流行養蟋蟀、鬥蟋蟀。

早年台灣鄉村常見的灌蟋蟀,得先在草原或雜草叢找到蟋蟀洞穴,撥去洞口土堆後再灌水,受不了洞穴淹水的蟋蟀便會束手就逮。事實上,鄉下孩子口中的灌蟋蟀,台語稱「肚伯仔」或「灌肚猴」,這肚伯和肚猴,指的其實是「螻蛄」。蟋蟀和螻蛄有何不同?說法很分歧,有人認為肚伯是螻蛄,也有人認為肚猴是蟋蟀。

盛夏正是肚伯仔長成季節,並於白露前找好配偶並在土穴產卵,白露過後便陸續死亡。灌肚猴很有趣,油炸肚伯仔還是山產店的美味名菜。灌蟋蟀,當然不僅新化林場有,腹地寬廣的台南走馬瀨農場,也是暑假「灌肚伯仔」好去處。

新化國家植物園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知義里口埤76號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縣新化鎮橄欖山野戰秘道,是國軍為準備打越戰所挖鑿的「越共村」,假廟、假墓偽裝的地下秘道入口,還有整座山挖空的秘道,口碑國小學生日前前往體驗地下野戰秘道,直呼刺激、過癮。

台南縣新化鎮口碑國小學生前往橄欖山體驗地下野戰祕道。(記者吳淑玲/攝影)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