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歲不到的年紀,福源茶廠第五代傳人黃政偉的人生就已經歷了很多微妙但應該是美麗的錯誤,從青少年期面臨要決定將來要考哪一科系,走哪一行時,老天爺就開始跟他玩「你追我跑」的惡作劇,還好,他還是追上了。

「我學電子的。」他說:「在我中學時,電子業正夯,加上我對電子也有興趣,就決定考電子相關科系。」他其實有深思熟慮過,從生涯規畫角度看,電子業在當時的確值得作為排名第一的選擇,他又有興趣,更重要的是他覺得茶廠內有很多地方用得上他在這方面的知識。

「我們工廠裡的機器壞了,都是爸爸、叔叔、舅舅自己動手修。」黃政偉說:「從小常看他們修機器,後來我也要加入修理的行列。」當然,不只修機器,從 小他就泡在茶園裡,小時候要幫忙,長大了出外讀書,假日也要回來幫著做,就算畢業後在電子公司上班,周六、日一樣要回龍潭茶廠裡做事。

有意思的是,當他在幾年前畢業時,赫然發現,電子產業榮景不再,當初看似正確的選擇,卻一點都不OK。

他還是選擇學以致用,在楊梅工業區一家做組裝電路板的電子工廠做事,越做越覺得前景不再,他徘徊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這段猶豫期間,他有想到茶廠,那個家裡經營了超過100年的行業,以及那座超過60年的老茶廠,他雖然在電子公司上班,但他並未遠離茶廠,種茶、採茶、製茶仍然存在他的生命跟生活中,他一直沒有離開,也沒想過要離開。

老天爺這時似乎也玩膩了「人生捉迷藏」的遊戲,給了他一個下決心的契機,「茶廠要去美國參展,家裡缺人手去,就要我去。」黃政偉跟公司提出請假一個 月的要求,繁忙的電子業當然不可能會答應這樣的要求,他決定離職,但手上的案子又沒人接手,最後雙方妥協,公司給假一個月,黃政偉從美國回來後,把案子交接完後再離職,半年後,他回到了茶產業,成了福源的第五代傳人。

美國行讓他更堅定了回茶廠接班的決心,「我在美國看到的市場趨勢都是原物料將持續上漲。」黃政偉說:「做農的前景看好,農業不只是一個可以做的行業,更是一個可以代代相傳的產業。」

他不否認做農很累,「光以採茶來說,手裡要扛一台18公斤的採茶機,全程彎著腰,茶簍越裝越多,裝滿時有20公斤。」那可不是普通重,但對從小就要做這些事的黃政偉來說,還承受得住。

算算他回家已兩年多,這段時間他過得很忙,但很開心,他最頭痛的事就是農忙時人力調度的問題,「農忙時大家都忙,請不到幫手。」黃政偉說:「只能自己來。」在茶廠裡,老闆不只是老闆,也是工人,這是做農躲不掉的宿命。

福源茶廠在桃園地區是常有觀光客前往參觀的茶廠,黃政偉回來後,導覽工作也交給他負責,從茶菁開始說起,一路敘述著茶葉如何從茶菁經過萎凋、炒菁、揉捻、乾燥到撿茶成為茶葉的過程,也說著這座很有年代的老茶廠的故事。

他雖然年輕,只有28歲,但因為他的存在,讓這座超過60年的老茶廠,散發著很微妙的、一種後繼有人的蓬勃生機。

有空去福源茶廠走走,你會發現,斯文帥氣的小老闆黃政偉與福源老茶廠的古意,竟然是那麼契合。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特約作家賈亦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