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火金姑」的螢火蟲,是不少台灣民眾的童年回憶。全球有兩千多種螢火蟲,台灣就有超過六十種。我國幾乎終年都可見到螢火蟲的身影,點點螢光為太陽下山後的夜晚,在各地營造出「四季流螢」的田園美景。

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表示,每種螢火蟲發出的光芒與頻率都不同,如台灣窗螢會持續發出黃綠光,黃緣螢則是閃爍的黃色光,部分螢火蟲還會偽裝其他種類雌蟲發光,吸引雄蟲成為自動上門的大餐。

螢火蟲分為陸生及水生,陸生幼蟲以蝸牛、蚯蚓為食,水生幼蟲則吃淡水螺、貝類。特生中心舉例,黃緣螢幼蟲可捕食的螺貝類有十五種,卻不包括外來種福壽螺與元寶螺,因為兩者的螺蓋大,令黃緣螢幼蟲「無機可乘」。

螢火蟲的天敵有蜘蛛、小型脊椎動物、魚類等,陸生螢火蟲幼蟲的天敵,包括真菌類、沼蠅等,其中又以沼蠅最「險惡」。沼蠅會將幼蟲產在蝸牛上,螢火蟲幼蟲捕食蝸牛時,便會將沼蠅幼蟲吃下肚,從此寄生在螢火蟲幼蟲體內。等沼蠅幼蟲在螢火蟲幼蟲體內長得「頭好壯壯」,便會鑽出螢火蟲身體,造成螢火蟲死亡。

特生中心指出,太陽下山、天色轉暗時螢火蟲會漸漸增多,晚間九點後減少發光,建議民眾可找沒光害的森林邊緣空曠地觀察,不要任意捕捉或帶回家,才不會使螢火蟲在台灣越來越稀有。

【聯合報】

 

以上文引用: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