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嗇宮奉祀「神農大帝」,為一「帝」之廟,因此有象徵「帝」的九龍壁。(擷取自Wiki)

    •  

    • 先嗇宮殿閣層疊,樓台參差。(擷取自Wiki)

    •  

隨著新莊捷運線通車,也帶動捷運站附近景點的觀光熱潮,位於先嗇宮站的先嗇宮,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祀神農大帝的寺廟,也是三重區最古老的廟宇,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最早建於清乾隆20年(西元1755)的先嗇宮,原稱「五穀王廟」,又稱「五穀先帝廟」,主祀農業守護神的神農大帝,到了日據時代才更名為「先嗇宮」。「先嗇」之名取自古代天子所祭拜之「八蜡」,所謂的八蜡,就是8種與農業相關的神祇,分別為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昆蟲等,其中「先嗇」指的即是神農,因此以先嗇為廟名。

最早的先嗇宮建於新莊頭前庄,只是一間茅草屋頂的單座小廟,由於不堪淡水河水患頻繁,後才遷建至二重埔五穀王村的現址,並在道光30年(西元1850)由鄉紳林茂盛提議重建,開始有前後殿的規模,之後又經歷日據時代的多次擴建,才有今日的宏偉樣貌。

不過,先嗇宮之所以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除了其古老的歷史外,還有就是其特殊的「對場作」。所謂的對場作,就是請來兩組工匠,同時進行修建工程,主要有前後分法的前後對場,或是以中軸線將建築分成左右兩邊的左右對場,一組一邊同時進行,有意讓兩組工匠互相較勁,而先嗇宮在日據時代的改建,就是請來兩組工匠,分別以「龍」、「虎」為主題來設計,當時的競爭氛圍可說是相當濃厚。

因此,走進先嗇宮,可以清楚發現龍邊與虎邊的兩種建築特色,從雕刻技巧或是顏色都可以看出彼此較勁的意味,而先嗇宮也是全台灣現存對場對比最明顯的建築,有機會前往,不妨可仔細觀察其差異性。

 

以上資料引用:欣新聞   記者梁峰榮 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