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劍潭古道全線都有石板階梯或步道,遊客可循石階穿林而過。(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造橋鄉「劍潭古道」近年來已成地方上的熱門健行路線,沿途有許多石板梯階,順著山勢起伏,是許多民眾休閒賞景、練體能的好去處。

劍潭古道曾淹沒在荒煙蔓草多年,民國92年經鄉公所整理才重見天日。這條長約2公里的山間小徑,沿著山稜蜿蜒起伏,是當地村民早年往來的重要通道,重整後成了「健康步道」,重獲新生。

古道沿線鋪設石階、石板步道,還有三座觀景涼亭及平台,從山稜線遠眺,視野遼闊,附近山巒入目可見。

因鄭成功得名

古道上有觀景台、涼亭,可眺望遠方景致。(記者胡蓬生/攝影)

老一輩鄉民說,古道名稱取自入口處的「劍潭」;傳說鄭成功曾率兵行軍至當地,但紮營時水源不足,因此將寶劍擲出,當地立刻湧出泉水成潭,因而得名。

早年大西、大龍村居民往來都得經由這條古道,兩地居民參加婚喪喜慶,還會背桌椅、舖蓋,從古道翻山越嶺。

劍潭古道沿線栽植油桐,每年四、五月間落花如雪,其他植栽、生態也豐富,鄉公所還種了不少桂花,打造「油桐樹下桂花香」的情境。

一趟約一小時

到古道一遊,從劍潭水庫入口處登高,地勢較陡,到第一座休憩涼亭,共401級石階,半小時可達,沿途林相豐富,賞景、健行都宜;有些民眾偏好從古道出口處上山,地勢較平緩,一趟走下來,約要1個鐘頭。

怎麼去

●劍潭古道入口在苗14線道路上,駕車走台13線(尖豐公路),在造橋鄉大西村十字路口轉往大龍村方向,約5分鐘即可抵達。

●苗14線沿途有木頭窯、力馬原住民生活工坊、谷巴休閒渡假村木炭博物館等遊憩景點。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苗栗縣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techlun8ywla 的頭像
    nitechlun8ywla

    生活好事兒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