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占山連峰。途中回望來時峰,遠處為淡水河。

歲末年終,《旅聯網》(註1)舉辦一年一度的週年慶登山活動。

今年為旅聯網成立第八週年,依慣例選定一座「八」開頭的山,做為年度登山活動的行程目標。

討論之後,八里的觀音山雀屏中選,入選原因並不是因為觀音山位於八里,而是因為觀音山舊稱「八里坌山」。

至於路線的安排,去程先登占山,然後走占山連峰至觀音山,回程則走北橫古道,經鷹仔尖﹑潮音洞返回登山口,剛好繞一圈八字形。去程及回程這兩條路線,我曾經分別走過(註2),可說是觀音山最經典的兩條登山路線。再次重溫舊路,依然覺回味無窮。

尤其是占山連峰至觀音山,沿著起伏的稜線,途中共有九座稜峰,因此又被稱為「九重嶺步道」,前段已鋪石階步道,而後段為泥徑山路,起伏劇烈,其中一段長60公尺的峭壁攀岩路最為險峻。這條一峰又一峰的占山連峰步道,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硬漢路線,沿途不時拉繩攀爬上下。觀音山著名的「硬漢路」(硬漢嶺步道),比起這條九重嶺步道,可說是「細漢比大漢」。

途中以占山主峰景觀最佳。附近有早覺會設的休憩平台,可以眺覽淡水河流經台北盆地的景色。占山,又稱「尖山」,「占」與「尖」的閩南語音相似(Chiam),可見尖山應是舊名,這座山的山形呈尖狀,因此又有「小富士山」之稱。

從觀音社區涼亭的登山口出發,經占山連峰至觀音山硬漢嶺,海拔落差約450公尺,約走了1.5個小時。我上次獨行時則走超過2個小時。可見今天參加的山友都是硬漢。

觀音山硬漢嶺八週年合影

觀音山硬漢嶺,海拔超過六百公尺,天氣不好,山頂只是一片白茫茫而已。大家在山頂合影留念,然後就近在山頂旁的早覺會涼亭避風及用餐休息。

回程從觀音山的直升機停機坪循著土路往下走,轉入北橫古道。

北橫古道,是一條環繞於觀音山北側的橫向山腰路,因此而得名。這條古道應是早期觀音山北麓牛寮埔聚落農民上山拓墾所走出來的農墾路。

北橫古道橫向腰繞,途中多次與登觀音山的縱向山徑交會,而切割成多段,被山友分別命名為北橫古道一﹑二﹑三﹑四﹑五段。

北橫古道除了五段尾陡峭難行,及一段頭略有起伏外,其餘的大部份都是平緩好走的腰繞路,沿途走於蓊鬱的森林中,幾不見天日,偶見坎駁拓墾遺跡及竹林老樹,頗有古道氛圍。占山連峰,北橫古道,各有特色,若只能二擇一,我則較偏好北橫古道。畢竟年紀及體力已漸漸成老漢,骨力須維持,應該避免逞強當好漢。

雖然曾經走過北橫古道,但這次走反方向,由五段走往一段,五段尾極陡峭,泥濘濕滑,雖然拉著繩索,還是幾次險些失足,為今天最難行的一段路。

潮音洞(一線天小峽谷)

費時1.5個小時,走完北橫古道,與占山步道再次交會。接著來到盤絲亭,因亭旁有一棵老榕樹,樹根盤錯如絲,因而得名。

從盤絲亭登鷹仔尖,還不用十分鐘。然後由鷹仔尖陡下,走返占山登山口觀音社區涼亭。連續的長坡陡下,腿酸慢行,拉著繩索,緩緩而下,約半個小時,才抵達潮音洞。

我上次走占山連峰,回程由鷹仔尖下山,卻沒經過潮音洞,這是我第一次造訪這個著名的天然岩洞。潮音洞是陡峭的巨岩夾峙形成的一線天小峽谷。潮音洞步道走於峽谷峭壁底部,約二﹑三十公尺,走至盡頭,岩壁內坳形成天然岩洞,設有神龕,供奉十八臂觀音神像。

神龕旁的斜峭壁,崖頂有山泉水貼著山壁潺潺而流。遇大雨時,會形成飛瀑的景觀,瀑聲淙淙如潮音,因此被稱為「潮音洞」。潮音洞,舊稱「猴洞孔」,早期有獼猴出沒於洞穴,而隨著人為的開發,觀音山一帶已難見猴蹤了。

潮音洞的形成,是昔日觀音山火山爆發噴出的碎屑岩塊堆積形成的,由於地處坑谷,經過幾十萬年來山泉溪水的侵蝕,切割而形成今日一線天的峽谷景貌。可惜觀音山國家風景區較晚才成立,天然岩洞已成觀音寺廟。潮音洞內並無任何地質的導覽解說資料。

今天走了六個小時的山路,千辛萬苦才抵達潮音洞。其實潮音洞很容易親近,從觀音山公路(凌雲路三段)的田埔巷進來,有產業道路可抵達潮音洞,開著車就可以抵達洞口附近。

離開潮音洞,沿著產業道路下行,約20分鐘,返抵觀音社區涼亭登山口,順利完成今天旅聯網八週年登八里坌山(觀音山)的八字形路線。

今天參加的山友有:蕭郎兄﹑Raymond兄﹑雨傘大哥﹑Lee兄﹑卡布兄﹑字戀姐﹑小恐龍兄﹑Daniel兄(以上姓名順序依亂數排列)八個人,加上我,共九人。

詳細旅行地圖

【文章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文、圖/Tony提供;日期:2012.12.22(寫於2012.12.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techlun8ywla 的頭像
    nitechlun8ywla

    生活好事兒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