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大型石雕神佛像陳列在淡水藝術工坊門前,吸引遊客拍照。(記者林昭彰/攝影)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淡水古蹟博物館在經營操作上積極透過藝術加值,營造多元多樣的藝術生活及生活藝術,藉此深化文化觀光內涵。與當地藝術家配合,便是落實藝術在地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包括紅毛城、小白宮、滬尾臺、藝術工坊、滬水一方等場地,充分提供展覽舞台給淡水地區藝術家,辦理諸如「中華古兵器特展」、「莊武男文物典藏展」、「山海經藝術家聯展」等等。

9月15日至11月25日在淡水藝術工坊舉辦的「積沙成塔-陳信雄收藏展」展出200多件珍貴神佛像、骨董家具、文房古玩。特別的是陳信雄每天上、下午都各到場1次,親自解說引領觀眾穿梭時光體驗。

像外星人的礦物彩木魚。(記者林昭彰/攝影)

且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希望藉此親口宣揚勸人勤儉、行善、懂得孝順感恩的心願和理念。

陳信雄收藏民藝、骨董近30年,其中最大宗為中國歷代佛神像約8000件,緣起於16歲那年偶然讀到1本佛書,書中教人學佛之道最基本必須孝順父母、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成為他一生奉行的行為準則。

陳信雄說自己活到古稀之年,時常回想幼時家貧,感念父母含辛茹苦勤儉持家,一點一滴累積家業,就像行善積德一樣必有餘慶,因此他將展覽定名為「積沙成塔」,以感恩父母的身教典範。

導覽的時候,陳信雄常會跟大家講些小故事,譬如他說自己拜神禮佛不求保佑,而是要學習宗教濟世精神。他收藏的佛神像有數千尊,幾乎每天朝夕相處兩相對看,祂們面相多元,有胖有瘦、有美有醜,看久就會體悟相貌並不重要,重點應學習神佛的慈悲為懷大愛。

陳信雄拜神禮佛不求保佑,希望大家學習宗教濟世精神。(記者林昭彰/攝影)

因此他說:「骨董神佛要靜靜慢慢看,不光用眼,還要用心跟祂對話,去感應祂的磁場;看久了,心就會靜,敬意油然而生,便能有所體悟。」「人與人相處亦然,盡量想對方好處,無論對父母、夫妻、家人、朋友,嘴巴甜一點,發自內心多說好話必有好的回報。」

觀賞其他民間藝品則要思考物件背後的精神,看老祖宗的工匠技藝如何讓人嘆為觀止、油然佩服,看古代的生活美學如何呈現文人風骨與韻味。

因為創造一件好的藝術品,除了天分更要加上努力,如果你能從舊東西引發靈感,樂觀發願創新,何嘗不能得到收穫與快樂。

人物掃描/陳信雄 分享收藏 推動善行

現年70歲的陳信雄,是淡水中正路百年中藥行「保安堂」的第二代主人(目前由媳婦施慧梅經營)。他說父親陳江山出身三芝北新庄車埕樸實農家,因為家貧只好下山尋求一技之長,追隨淡水知名漢醫汪水汴學習行醫濟世。

陳江山學成之後行醫數十年,當過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三子陳信雄自稱生性駑鈍,才被父親留在身邊學習藥理。後來其他9名兄弟姊妹紛紛外出成家立業,當醫生、當老師、校長、經理、老闆,只有他待在保安堂家裡,反而陪伴父母最長時間直到終老。

陳信雄行有餘力亦積極參與推動地方文化傳承工作,他當過3任淡水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創辦淡水社區大學,更參加過搶救文化資產、促進藝文發展、維護環境生態等大大小小行動。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林昭彰/專題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techlun8yw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