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在設計新生三館時,強調建築物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為了保留基地內的老樹,新生三館建築主體「遇樹則退」,因此建物外觀呈現曲線造型,並刻意讓這三棟建築物低於老樹,而且費心設計公園動線,遊客可順著遊園路線走上新生三館的綠屋頂,近距離觀看飛機起降。
新生三館的屋頂層覆土植栽降低室內溫度,加上牆面綠化,預估可減低室內溫度攝氏4至6度。
位在新生公園區的「新生三館」--夢想館、未來館、天使生活館,是一體設計的3座展館,設計之初即以獲得行政院內政部綠建築標章為目標,在設計北投圖書館的建築師張清華擘劃下,從空間規劃、建材使用到能源運用,都符合國際環保要求,目前已獲得內政部核定的綠建築最高等級,鑽石級綠建築候選證書的榮譽。
張清華在設計新生三館時,強調建築物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為了保留基地內的老樹,新生三館建築主體「遇樹則退」,因此建物外觀呈現曲線造型,並刻意讓這三棟建築物低於老樹,而且費心設計公園動線,遊客可順著遊園路線走上新生三館的綠屋頂,近距離觀看飛機起降。
新生三館大面積的開窗設計,提供室內充足的自然採光,天窗部分採用與北京奧運游泳場館「水立方」相同的ETFE隔熱材料,引進自然光線之餘,也阻絕了大部分的輻射熱;所使用的高透水磚及雨水回收系統,可回收雨水再利用,同時以礫間淨化技術引用基隆河河水回收使用,作為景觀植栽灌溉用水,回收河水過程中並展示水生植物,讓參觀民眾親眼看到再生能源的妙用。
另外,屋頂安裝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板,運用太陽能發電,是目前全北市最大的再生能源裝置,每年產生的再生能源,若以每戶一般小家庭夏季每月電量421度計算,約可提供131個月的用電量。
善用綠色植披,也是該建築的一大特點,不僅屋頂層覆土植栽降低室內溫度,牆面也進行綠化,預估可減低室內溫度攝氏4至6度,並在屋頂設計通風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加上智慧型溫控系統,搭配地冷設施、噴霧系統、水牆、天窗,達到輔助降溫及節能減碳的效果。
專訪建築師張清華 打造與環境共生的建築物
新生公園區的新生三館,是此次臺北花博會備受矚目的「鑽石級綠建築」,其諸多特色,吸引Discovery頻道「臺灣綠生活:打造綠建築 Eco Taiwan:Green Building」在今年年初製作節目,專訪建築師張清華,深入介紹「新生三館」綠建築設計理念,讓臺灣的綠建築成績躍上國際舞台。
臺北市已獲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最高榮譽的北投圖書館,也是出自張清華之手,她表示,綠建築並非以高科技為號召,而是利用當地氣候條件,適度就地取材,以節能減碳為考量。簡而言之,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就可稱為綠建築。
張清華表示,在公園內蓋建築物,自然環境是主體,建築物不能喧賓奪主,尤其新生三館是配合臺北花博會而建,必須融入自然環境中,與環境共生,而不是很突兀的矗立在公園中,格格不入;另外,新生三館是新建永久館,設計興建還必須考量其長遠的使用,因此,從硬體的設計、建材的選擇到能源的運用,新生三館都創意無窮,呈現新思維。
張清華說,展覽館很耗能,要設法節流開源,像屋頂綠化以降低室內溫度及基隆河河水的水資源再利用,是「節流」的部分,運用太陽能光電板製造再生能源,則是進一步的「開源」措施;此外,新生三館不只讓道於樹,還種回很多樹,整個環境是自然的,屋頂同時也是觀景台,民眾可近觀大樹的樹冠層,也可遠眺市容景觀及市郊山景。
「建築物可以用來改善環境,讓環境變得更好!」張清華希望藉新生三館的興建,讓社會大眾明白這點。她說,11月6日花博正式開幕後,市民踏入新生公園,一定會發現新生公園已經不是原來印象中的新生公園了,公園的改變將令人驚喜;她也期待,以「環保永續」的綠建築見證臺灣在環境保育、生態關懷方面的用心與努力,同時將臺北的漂亮環境呈現在國際社會面前。
以上資料引用:聯合新聞網 【文/邱淑宜;圖/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營運總部提供】
留言列表